对外汉语教育学院师生赴云南红河开展学前儿童普通话教育师资培训
2025年7月14日至20日,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北京大学)受教育部语用司委托,面向云南红河157所幼儿园的200名学员,在红河州职教园区培训中心进行学前儿童普通话教育师资培训。培训团队由中文系和对外汉语教育学院师生组成,共计35人,对外汉语教育学院27名师生参与其中。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北京大学)副主任、我院教授刘元满担任组长,总体策划此次培训工作。当地领导高度重视,红河州教育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丁航,教育体育局副局长苏荣辉,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白斗,教育体育局基础教育科郭朋飞科长、白雪、梁芳等相关工作人员出席了开班仪式与结业仪式。
结业仪式现场
刘元满教授代表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北京大学)致辞并介绍了北京大学所做的课程安排。培训课程聚焦普通话水平基础训练与学前教育教学能力实操训练,重视语言能力和教学能力同步提升,充分调动学员的学习内驱力和能动性。为增强教学针对性,本次培训创新教学模式,根据前期问卷调研结果,结合红河州少数民族地区普通话学习特点、难点以及学前教育的实际学情,量身定做培训方案,特别设置应用性强的学前教育教学能力实操训练,注重提升幼儿教师使用普通话进行保育保教的能力。教学模式在传统教学基础上增设晚间线上辅导操练,培训形式新、培训效果好,为学员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理论知识、提升普通话教学能力打下扎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刘元满教授致辞
此次授课团队阵容强大,线下授课教师由中文系及对外汉语教育学院4位专家和10位博士后及硕博士生组成,线上辅导教师由20名硕博士生组成。200人上午分成两个大班,下午分成十个小班进行教学。培训工作在紧张有序中进行,刘元满教授作为专家之一进行大班授课,负责语言知识和重点要点的讲授;我院6名博士后、硕博士生担任了小班班主任,负责操练与合作学习;线上辅导工作全部由我院20名硕博士生承担,结合学员的个性问题提供针对性辅导。环环相扣,取得了极大成效。
刘元满教授大班授课
小班班主任操练教学
线上辅导教学
在结业汇报表演上,各班精心编排了集体朗诵、民族歌舞、情景表演等节目,精彩纷呈,高潮迭起。各班节目发音标准、语调生动、内容丰富、情感饱满,表达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与赞美,展现了幼儿教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彰显了普通话所承载的深厚文化底蕴,既是对培训成果的汇报,也是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成效的生动写照。其中,由23级博士生高子妍指导的2班学员带来的原创朗诵《种星星的人》构思精巧、感人至深,赢得评委们的一致青睐,荣获一等奖。由23级博士生刘佳蕾指导的1班学员带来的原创朗诵《红河幼师颂》以及由24级硕士生刘永指导的10班学员带来的集体朗诵《少年中国说》情感充沛、振奋人心,荣获二等奖。
结业表演
颁奖环节
在指定的集体节目和自主节目换场之际,刘永为大家带来了精彩的脱口秀《南腔北调》,回顾了培训期间的点滴趣事和欢乐时光,称赞了各位学员的真诚热情与刻苦努力,表达了参与本次培训工作的收获和感受,祝福学员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共同用普通话守护孩子们成长成才的梦想。刘永风趣幽默又饱含温度的表演,引来台下老师和学员欢呼不断、掌声连连,为此次培训增添了一份快乐而温馨的回忆。
刘永表演
经过本次培训,学员们的普通话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据“畅言普通话”APP测试结果的不完全统计,汉院硕博士生教授的120名学员人均提高3.53分,45名学员的普通话等级发生跃升,11名学员的分数提高超过10分。学员对此次培训整体满意度的“优”等占比高达98.48%,对培训设计、培训实施、培训管理、培训效果等满意度的“优”等占比均在95%以上。学员代表、红河县第二幼儿园周婕对培训中各位专家的耐心指导、小班老师的细心陪伴、学员之间的互相纠音表达了感谢与不舍,感恩在5班班主任——博士后王亚敏老师的悉心关照下,让学习普通话从一项任务变为温暖的旅程;河口县智慧星幼儿园杨萍表示“刘永老师像个太阳,用耐心陪着我们攻克一个又一个发音难题,鼓励我们敢说、敢练,带着我们一步步在普通话学习里成长”。学员们纷纷感言,通过此次培训收获颇丰,更加系统地了解了普通话知识,重点解决了发音疑难问题,切实提升了普通话水平和应用能力,并表示今后将运用普通话更好地服务学校和社会,让祖国的语言之美在孩子们心里扎根、开花、盛放。
学员代表发言
课程结束后,学员们对老师依依不舍,纷纷与老师合影留念,向老师表达浓厚的感激之情。高子妍班里学员激动地说:“高老师您太负责了,要是我以前读书时候的普通话老师也这么负责,可能我早就考到二甲了。”子妍表示,正是红河州幼儿教师们身上所展现的活力,大家在深夜时分仍刻苦练习、打磨发音的韧劲儿,深深感染着她,让她深切体会到自己肩负的责任与使命。刘佳蕾收到了全班20位学员的手写信,这些感谢与祝福以及美好回忆都定格在她感动的泪水中。她说,从去年奔赴西藏拉萨,到今年来到云南红河,每次培训都是笑着过去、哭着回来,这份在祖国边陲收获的朴实真挚的情谊与蓬勃向上的力量,她将永远珍藏。24级博士生丁俊峰表示,非常有幸能为推广普通话贡献自己的力量。他说:“起初还担心学员们会不会学习热情不足,或者不信任我这名‘小老师’,但很欣喜,每次上课我都能看到学员们脸上洋溢的笑脸,听到他们宏亮、昂扬的朗读声,让我心里充满了温暖和感动,或许这就是一名教育工作者的参与感和幸福感。”24级硕士生费虹棉收到班里学员长达1000余字的感谢信,感动得热泪盈眶。她特别提到,当听到学员说这是他们第一次真切感受到普通话的魅力,并由此燃起了学好普通话的决心时,那种使命感油然而生。“每一个渴望进步的眼神,都是激励我前行的力量。这段珍贵的经历,已然成为我青春岁月里最闪耀的篇章。”
学员与老师合影留念
学员向老师表达感谢
学前儿童普通话教育专项计划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要从娃娃抓起”重要指示的切实行动,也是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民族地区、农村地区推广力度的关键举措。对外汉语教育学院师生之前已经多次参与相关培训教学工作,为提升民族地区及农村地区普通话应用能力和教学水平、促进学前儿童普通话教育高质量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为“小手拉大手”促进幼儿家长的普通话学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学院的硕博士生们在历年的培训过程中,不仅提高了教学水平,增强了团队合作能力,也深入了解到边陲一线幼儿教师的生活与愿望,更深深地感受到于国家、于集体的一份责任,为自己能够参与其中、奉献其中而感到十分欣慰与自豪。王亚敏表示,从去年踏足西藏,到今年奔赴云南,他愈发清晰地体会到,培训不仅是在传授语言规范,更是在为万千幼儿筑牢启蒙阶段的沟通基石——每一位参训老师的发音进步,都意味着更多孩子能从小接触标准表达,这便是这份工作最沉甸甸的价值与意义。今后,汉院学子仍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将专业优势转化为服务于国家与社会发展的持续动能,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作出积极贡献。
全体合影
文/刘佳蕾
图/培训团队师生